制茶高级工程师
特级制茶工艺师
茶叶加工高级技师
政和白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
政和工夫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
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茶学专业客座教授
隆合茶业茶叶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
中国茶叶博物馆“先生说茶”大讲堂专家,红茶标委会成员
从事茶叶种植、生产加工、文化推广及人才培养近30年
人物简介
1971年生于闽北,1993年创办政和县鑫隆茶厂,2003年创办政和县隆合茶厂,2005年创办福建省隆合茶业有限公司。现任福建省隆合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、隆合茶业茶叶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,隆合茶书院院长。高中毕业后,杨丰跟随国营茶厂师傅和林应忠①等专家系统学习白茶、红茶、茉莉花茶、乌龙茶制作技艺。多年来,他始终奋战在制茶和科研的第一线,不断学习和探索,致力于政和白茶、政和工夫传统制作技艺传承,为地方名茶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。近年来,又走进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,开展学术交流。
① 林应忠,1961年毕业于福安农校茶叶专业,在政和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和科研工作近五十年,被授予教授级高级农艺师,著有中国名茶丛书之《政和工夫红茶》。
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
杨丰先生是政和白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、政和工夫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。杨丰老师常说,一个人就像一片茶叶,只有沉下心让自己经历自然萎凋与干燥的过程,才能变得更好;他是白茶加工领域的佼佼者,坚守着白茶文化与技艺的传承。“严守传统,坚持标准”的核心文化:严守传统,是指萎调、揉捻、发酵、烘焙,再做精加工等一系列生产过程都要传统规范;
标准到白茶的制作工艺,它的标准就是【守时】茶叶来自于自然,制造加工茶叶就当遵循其自然本性,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做,一要守住季节,春天就做春茶,秋天就做秋茶;二要守住时间点,该收入室内就收,该放出室外就放。传统的萎凋以72小时为基准,天气晴好,则可稍微缩短萎凋的时间;若天气阴差,则可适当延长时间,但都围绕72小时这个标准来上下浮动,这,就是严守传统、坚持标准。他不断探索和提高自身茶叶加工的技艺,寻求更高层次价值追求的途径,并以誓不背离自然规律,以及规范白茶产业链为自己的责任,履行一个人传承人的使命。
隆合茶业创立者
传承与演绎 中国茶文化力行者
“茶叶离开了文化,就是一片树叶。”杨丰先生常说,正是人赋予了茶文化的内涵,使之可以载道;正是文化融入了茶叶发展,使隆合有了今日成就。因此,他提出的隆合精神:“象征凝聚、精炼;融汇生命、自然;意比和合、汇聚;喻示恒心、能量;意寓至善、清廉。”也集中体现了他的独具“杨家功夫”个性特色的“蕴百年传世之道,藏功夫于一壶之间”的茶文化底蕴。隆合茶业初创于1993年,开始是做茉莉花茶、绿茶,乌龙茶,2005年以后扩大规模,立足点在政和,以杨家功夫作为弘扬茶文化的传承血脉。在花香和茶香中前行、探索,一路走过来的体会很多,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茶文化。茶是中国的骄傲、民族的自尊、自信和自豪。隆合茶业以白茶的养生文化作为主导,向大家传达一种自然、健康、简单的生活理念,用心做茶,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影响身边人,做中国茶文化的力行者。
政和白茶代言人
隆合茶业的产品系列不断增多,每款产品背后,都有自己的专属故事。
学术领域
1.2014年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专著《政和白茶》,是第一本从工艺、环境、品鉴、历史文化、仓储等方面专业对政和白茶进行介绍的书籍。于2017年第二版《政和白茶》出版。
2.
对外推广之路
企业规模不断扩大,影响深远,杨丰带领隆合产品走入大众视野,用于国际,吸引明星、游客。
政和白茶走进新加坡航空公司,成为新航头等舱指定供应产品;
与中国茶叶博物馆联合出品“相逢一席”白茶饼,作为2016杭州G20峰会期间元首接待用茶;
2017年香港明星刘恺威来隆合茶业体验做茉莉花茶,与杨丰老师交流学习。
制作的政和白茶、政和工夫“和合天下”被选为2018年第十八届上合作组织峰会指定用茶,将政和茶业推向了世界。
(前期推广)